再過幾年,當您進入一座新修建或者改擴建的酒店或辦公樓大堂時,可能不會馬上找到裝修氣派的電梯間,而是畫著顯著引導標識的樓梯。和以往通風不暢、光線不好的狀況相比,樓梯間將更宜人。記者從正在起草《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寫作組專家處獲悉,明年起,全市新建、改擴建的建筑都將倡導采用少耗能、不耗能、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的技術,其中樓梯間的改造和設計已經(jīng)納入了部分專家的視野。
據(jù)了解,即將在明年推行的《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將在兩個月內(nèi)拿出標準草稿,其中或將涉及從設計源頭控制能耗、節(jié)能建材的使用、裝修要盡量保持原有的布局、不能減弱隔音效果等多個方面。
在《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編寫組成員中,北工大建筑與城市綠色環(huán)境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黃寧尤為關注樓梯間的設計。他認為,采光充足、裝修精美、透氣性好、適宜步行的“宜步”樓梯間會比電梯更吸引人,尤其是在7層以下的多層建筑中,建好樓梯間比增加電梯數(shù)量更節(jié)能、更環(huán)保。
“有些市民不愿意走樓梯,是因為目前本市一些建筑中的樓梯間給人感覺太差。”黃寧舉例說,在一些多層甚至高層建筑中,樓梯的指引標識非常不明顯,樓梯間里沒有窗戶、沒有換氣系統(tǒng)、各層的門設計得太窄、太重,在后期維護時樓梯電燈更換不及時,甚至有些業(yè)主將雜物直接堆到了樓梯間,“這都導致了市民棄樓梯而選電梯,從而也使得整棟樓的能耗大大增加。”
黃寧說,在一些倡導綠色建筑的國家中,多層公共建筑采用老式電梯或造型簡單的電梯,電梯間也不做太多裝修;而樓梯間的標識卻很明顯,里面很寬敞,裝修得很有味道,采光充足,窗外有景色,樓梯的高度和寬度也很舒適。記者查詢到,目前正在使用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規(guī)定,公共建筑室內(nèi)外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0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米,并不宜小于0.10米。“但設計師通常會在通則允許的范圍內(nèi),設計最節(jié)約面積,即最窄、最陡的樓梯。”黃寧說。他建議,設計師應依據(jù)《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同時從節(jié)能、節(jié)地以及人體舒適度的角度考慮設計,以避免出現(xiàn)設計上節(jié)能、使用上耗能的問題。
作為參與本次編寫的專家之一,中建院建筑設計院建筑設計所副所長曾宇表示,綠色建筑的成本雖然比普通建筑高,但在使用后同樣能夠節(jié)省能源成本,前期追加的投入在使用后3至6年就能收回。
對話
坐電梯去健身房 不如走走樓梯
羅伯特·維爾和布蘭達·維爾夫婦是國際綠色建筑界泰斗,其專著《綠色建筑:為可持續(xù)的未來而設計》被認為是國際綠色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夫婦倆在英國設計、建造的“自維持住宅”年耗電量只有普通住宅的10%,被《The House Book》列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著名的500個住宅之一。
近日,羅伯特·維爾夫婦來到北京并參與《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招投標和撰寫。記者就“綠色建筑”與他們進行了對話。
記者:我查閱您的獲獎項目,發(fā)現(xiàn)很多是低層建筑。北京有很多高層建筑,您對北京的綠色建筑發(fā)展有什么建議?
布蘭達:中國是個迅速發(fā)展的國家,有些地方確實需要高層建筑。1960年英國曾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同樣用地面積內(nèi),建設高層建筑實際居住的人數(shù),比起多層建筑相差不會太多。因為多層建筑能夠在建筑本體布置光電、光熱設備,而高層建筑要利用這些綠色能源,還需要另外找場地集中安排。
記者:符合綠色標準的建筑,對使用者有什么約束?
羅伯特:這是個好問題。除了建筑本身,建筑使用者的行為也非常重要。因此城市設計師應該研究便利的公交和自行車出行方式。如果在一棟零排放建筑里的人每天開車上班,實際上造成的碳排放會更大。
布蘭達:建議多設公交站點、減少停車位,給騎車上班的人設置洗澡間。同時,建議降低電梯的舒適度,提高步行梯的舒適度。因為與其讓人坐著電梯、開著車去健身房,還不如直接引導大家走樓梯健身。
相關新聞
東城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挺“綠色”
可根據(jù)二氧化碳濃度自動換氣
本報訊(記者 耿諾 實習生 葉雨岑)昨日,住建部公布,東城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成為2011年度第九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不但是該批次本市惟一獲譽項目,而且還拿到了最高的3星級。
記者昨日前往工人體育館附近的東城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工地時,這里還架設著圍擋。從外側看,工地上還沒有建起兩層以上的建筑。據(jù)業(yè)主方介紹,工程將于明年10月前竣工,屆時這里將成為造福附近居民的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nèi),最大限度地節(jié)能、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保護環(huán)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同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由于外層采用了整體玻璃幕墻,樓梯中每層的采光都非常好,頂層的樓梯間和走廊里還設計了導光管,陰天的情況下樓梯間也不會很暗。”設計方相關負責人、北京建筑技術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咨詢師王盟說,經(jīng)過測算,就在光照條件最不利的陰天里,這棟建筑中93%的主要房間采光都能達到標準。
為了讓來看病、保健的市民感覺舒適,設計師還在大廳、部分樓梯和走廊中設置了能自動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新風系統(tǒng)。只要濃度開始上升,新風系統(tǒng)就會加大供風能力,即使在走廊中,人也不會覺得憋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