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洋溢、平易近人。這是富士通華南與香港地區(qū)行政總裁簡友和帶給人的第一印象。
出生在香港的簡曾在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工作,從系統(tǒng)工程師到銷售工程師,再到職業(yè)經理人,他扮演的角色不斷地變化。如此豐富的工作經歷也造就了一個中西合璧的簡友和。
職業(yè)經理人把富士通的海外成功經驗帶到中國,以不斷加強全球化合作,提升協(xié)同效益。簡友和說,中國市場的成功對富士通的Transnational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
以客為本的待客之道
1997年,彼時還不太了解中國人情世故的簡友和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教訓”。
在與中國某大型企業(yè)客戶談業(yè)務時,初期一切很順利,雙方都比較滿意。到了最后該簽合同的時候,雙方卻因如何仲裁產生了分歧。按照西方的慣例,簡的上司認為應該通過法院或專門的仲裁機構進行仲裁,而在客戶看來,只有雙方產生的糾紛無法通過協(xié)商解決,法律途徑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合情,還是合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思維習慣的不同讓簡清楚地認識到:認真了解客戶,尊重客戶的需求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一個跨國企業(yè),做到因地制宜也是極其必要的。
“與客戶建立長期關系,而不是以利益為前提。”簡說,富士通一直遵循著這樣的待客之道。
在以客戶為根本的基礎上,圍繞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創(chuàng)造價值。雖然這是很多企業(yè)推崇的理念,但在簡友和看來,真正做到以客戶為根本,而不是以利潤為先決條件,甚至將解決方案生搬硬套在客戶需求之上,正是富士通與他IT巨頭最大的區(qū)別。
正因如此,富士通在內部機制上摒棄了死板、繁瑣的流程,而是以更加靈活、富有彈性的機制來保障業(yè)務運行的流暢性,并以最快的速度響應客戶的需求。
“我們更愿意把時間花在認真了解客戶,摸清客戶需求上。”簡友和說,如果沒有以客為本的精神,富士通也難以發(fā)揮其在技術、服務方面的領先優(yōu)勢。
小心求證,大膽行動
作為全球第四大IT服務供應商,富士通一直致力為全球企業(yè)和個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近日,富士通信息系統(tǒng)(深圳)有限公司和富士通廣東南海數據中心的相繼成立,成為富士通在中國華南地區(qū)加大投入的重要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通南海數據中心總投資約2950萬美元,預計2011年投入運營,將可為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業(yè)、制造業(yè)、運輸及物流業(yè)的客戶提供服務。該項目也成為富士通在華的首家世界級數據中心。
“很多企業(yè)認為這一兩年不是最好的投資時機,大家都很保守。但與此同時,富士通一直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簡友和說,在這樣的形勢下,富士通做了一個小心求證,大膽行動的舉措。
簡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讓富士通在華南地區(qū)的業(yè)務實現(xiàn)每年25%左右的增長。這個目標是中國整體市場增長率的三倍。
“這不是一個短期的目標,期望富士通深圳公司成為中外客戶拓展海外業(yè)務的溝通平臺。”簡友和表示,富士通目前在華共擁有直接或間接投資子公司46家,深圳子公司和南海數據中心的成立都是富士通在中國整體投資項目的延續(xù)。
“2008年廣東省已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出口總值約占全國的30%,華南地區(qū)正在成為海外投資者進出口中國的樞紐。伴隨越來越多的國外客戶來中國投資,以及未來更多的中國企業(yè)將走出去,富士通必須關注到為這些跨國企業(yè)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