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嚴重老化的電梯強制報廢問題,從政府職能部門到行業(yè)專家都希望國家層面出臺老舊電梯強制報廢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法治的力量加快老舊電梯更新改造進程。
深圳業(yè)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呼聲,主要是深圳市電梯現狀不盡如人意。首先,電梯品牌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中低檔電梯的市場占有率較高。其次,電梯使用頻率太高,過高的使用頻率,無疑會加快電梯的損耗,減短電梯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頻繁超重運送裝修材料、電梯內亂蹦亂跳、反復按壓按鈕等不當行為,這些行為都會給電梯安全埋下隱患。
近年來,深圳市老舊電梯改造更新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早前,福田、羅湖等6個區(qū)出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大修資金補貼政策,著力解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資金困難問題。近日,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又起草了《深圳市推進住宅小區(qū)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大修辦法(試行)》,該辦法對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大修程序、更新改造大修補助標準、監(jiān)督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確規(guī)定,促使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更加規(guī)范化。但是,相比深圳市使用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已超過1萬臺的現實,目前每年完成更新改造的電梯數目僅在1000臺左右。
業(yè)內人士認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進程如此緩慢,與我國缺乏強制報廢老舊電梯的法律法規(guī)有關。目前,電梯報廢的主要依據是2016年實施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這份判斷電梯主要部件是否應當報廢的國家標準,規(guī)定了“安全保護裝置、緊急救援裝置、井道安全門和活板門、驅動主機、轎廂、層門和轎門、電氣控制裝置”等13項對電梯安全運行影響較大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但這只是推薦性國標,并不具有強制性。
老舊電梯更新改造面臨著資金困難、住宅小區(qū)建筑物產權分散、主體責任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要想推動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邁上新臺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缺乏具有強制性、可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guī),因此,各地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進展緩慢。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副局長秦世杰認為,這些問題不只是出現在深圳,其他大中城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要破除難題,政府有關部門應將研究出臺老舊電梯強制報廢法律法規(guī)提上議事日程,集思廣益,用立法形式加快老舊電梯的更新改造,更有力地保護公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