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日開始,由省建設廳等9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對全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將正式實施。事實上,溫州自2009年開始就開展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但成功案例極少。
今年“兩會”期間,溫州市人大代表葉明德在一份關于加快市區(qū)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建議中提出,政府應該加快推進老舊小區(qū)的加裝電梯工作,解決老人的“上下樓”困難。據他調查,截至2014年底,鹿城區(qū)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共有14.5萬人,占總人口的19.5%,而多數老人選擇在老舊小區(qū)居家養(yǎng)老。
很多樓層住得較高的老人“上下”困難,給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愿望十分迫切,但這一政策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市區(qū)老舊加裝電梯究竟“卡”在哪里?
家住7樓沒電梯八旬夫婦回家很費勁
家住楊柳公寓的葉老伯年過耄耋,他和同齡的老伴兒自1996年起就住在小區(qū)2幢7樓,由于沒有電梯,兩位老人已經爬了20年的樓梯。
隨著年齡的增長,“回家”這件事對他們來說越來越吃力。如今老兩口只能盡量不下樓,而每次出門,看著老伴兒艱難的上下樓梯,葉老伯尤其心疼。
“平時下樓買菜都不敢多買,買多了拎著上樓梯十分費勁,買米最多只敢買五斤?!比~老伯相信如果再不安裝電梯,他和老伴兒晚年的日子必定過得越來越苦。
2009年,溫州開展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市區(qū)的米莉沙花苑、南亞花園、呂浦花園,3個試點小區(qū)中有2個成功安裝電梯。這個消息給葉老伯帶去了希望,他決心給自己居住的樓里裝一部電梯。沒想到,這事兒一辦就是7年,其中曲折一言難盡。
難點一:高低層住戶出資比例沒有明確依據
起初,葉老伯跑街道、建設局咨詢政策,得知住宅樓安裝電梯需業(yè)主自主出資,并取得樓內三分之二的業(yè)主同意。于是老人挨家挨戶地去找鄰居溝通,簽字、摁手印。
老人所住的2幢有8層樓,每層4戶人家,一共32戶。高層的住戶對安裝電梯一事比較支持,但低層的住戶并不是非常樂意。他們認為,低層住戶電梯的使用率很低,平均費用卻要近萬元,因此不少低層住戶拒絕簽字。
針對出資問題,現(xiàn)有的各種《意見》、《辦法》中都沒有明確的方法,老人只好自己找材料,最終參照了當時廈門老舊住宅安裝電梯的出資辦法:8樓住戶出資系數1.3,7樓1.2,6樓1.1,以此類推,1樓的住戶不出資。根據這樣的出資分配辦法,老人再與鄰居們溝通。
2012年,老人完成了超過三分之二住戶同意的簽字材料,送到了當地街道。隨后便委托設計第三方企業(yè),開始著手電梯設計、安全鑒定等工作。
難點二:須全體業(yè)主同意,并提供產權證、土地證
2014年6月1日,《鹿城區(qū)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稱《辦法》)開始實行。出人意料的是,《辦法》的出臺給葉老伯的電梯安裝之路制造了巨大的“障礙”。
《辦法》明確,加裝電梯必須全體業(yè)主同意,簽寫同意書,并提供聯(lián)系方式、身份證、房屋產權證、土地證。葉老伯不得不再一次硬著頭皮敲響鄰居的門,而這一次住戶們反對的聲音更多了。
由于身份證、產權證、土地證這些材料都隱藏著大量的私人信息,不少原本同意安裝電梯的住戶也拒絕提供這些材料的復印件。
看到這樣的情況,住在葉老伯樓下的一位花甲老人感覺安裝電梯無望,搬出了楊柳公寓。他告訴葉老伯,如果無法安裝電梯他就不搬回來住了。準備租房終老。
但葉老伯沒有放棄,依然苦口婆心勸說同一幢的鄰居們??赡苁抢先说膱?zhí)著感動了鄰居們,32戶鄰居最終全部簽字,并提供相關材料。
難點三:須征得周邊受影響住戶同意
然而困難仍未結束,街道工作人員現(xiàn)場勘查時發(fā)現(xiàn),2幢與東邊3幢相連,因此安裝電梯可能會對3幢住戶有所影響,加裝電梯還需得到3幢三分之二住戶的同意。
無奈之下,葉老伯又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說服隔壁樓的大部分業(yè)主。
2015年12月,街道方面終于接收了葉老伯提供的所有住戶簽字材料。到這一步,加裝電梯的可行性方案才真正進入政府部門的審核階段。隨后街道組織了住建、消防、國土、規(guī)劃等7家單位,對楊柳公寓2幢安裝電梯方案進行聯(lián)審,并順利通過。
葉老伯的電梯安裝審批之路,在經歷了7年、3次材料被退回之后,終于迎來了曙光。
鹿城區(qū)《辦法》比浙江省《意見》要求更嚴苛
類似楊柳公寓這樣,建造于2000前年之前的7至8層的住宅樓,僅鹿城區(qū)就有1300余幢,均沒有安裝電梯,居住者中有不少像葉老伯夫婦這樣的老年人。
溫州從2009年開展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工作至今,全市老舊住宅申請并順利竣工的電梯17例,鹿城區(qū)僅6例,不到1%。而2014年《鹿城區(qū)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之后,市民普遍反映加裝電梯審批變得更加困難。
究其原因,《辦法》中要求申請加裝電梯的住宅,必須全體業(yè)主100%簽寫同意書,并提供身份證、土地證、房屋產權證,而浙江省《關于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僅要求三分之二業(yè)主同意。
為什么鹿城區(qū)的《辦法》中要求必須100%業(yè)主同意呢?
鹿城區(qū)住建局副局長徐建斌解釋,住宅安裝電梯涉及到全體業(yè)主的權益,加裝電梯之后對所有住戶的采光、通風、噪音、出入便利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若在安裝之前沒有家家戶戶簽字認同,開始實施之后,即使有一戶人家提出反對,前期工作都會付之東流,在法律上任何一戶業(yè)主的物權法都不能因為方便鄰居而被侵犯。
而讓住戶提供土地證、房屋產權證等材料,目的則是為了確認簽字的住戶為房屋的所有人,避免出現(xiàn)承租人未告知業(yè)主的情況。
徐建斌說,溫州曾經就發(fā)生過類似的民事案件:在某住宅樓的電梯安裝過程中,一層的一位戶住戶以自己的物權法收到侵害為由,將其余業(yè)主和審批單位告上了法庭,并最終勝訴,最后電梯加裝的前期工作全部功虧一簣。
徐建斌認為,省里出臺的《指導辦法》雖然提到了三分之二業(yè)主同意的說法,但其不能與上位法(《物權法》)相違背?!奥钩菂^(qū)出臺《辦法》乍看之下是給業(yè)主增加困難,實則為住戶們解決了后顧之憂。”
成功案例:全體業(yè)主齊心協(xié)力三年大功告成
縣前頭大廈C-D幢于2012年順利加裝電梯,雖然當年鹿城區(qū)的《辦法》未出臺,但安裝電梯的事項得到了兩幢樓全體業(yè)主的同意,60戶業(yè)主全部簽字。
據業(yè)主林先生介紹,為了加裝電梯,業(yè)主分成了財務組、工程組等幾個分工明確的小組,負責各項工作。費用由所有業(yè)主平均分攤,每人7000元,有不少業(yè)主主動提出多出資,同時免去了幾戶困難戶的費用,最后籌集的資金甚至超過了預算好幾萬。剩下的錢由業(yè)主組織的財務小組管理,計劃用作電梯的后續(xù)保養(yǎng)、更換費用。
安裝完成后,業(yè)主們并沒有將設備維養(yǎng)交給小區(qū)物業(yè),而是讓電梯公司負責。每年的維養(yǎng)經費由各家各戶平攤。
由于前期手續(xù)復雜,從提交申請到最后安裝完成使用,縣前頭大廈的電梯加裝前前后后也花了3年多時間。林先生說,加裝電梯看似小事但并不簡單,需要全體業(yè)主的支持。好在大家對電梯加裝的事情都非常熱心,相互溝通、配合得很好。
目前,縣前頭大廈C-D幢電梯運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