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個電梯、拎個包、下次鄉(xiāng),對普通人來說平淡無奇。然而,這些尋常事如果發(fā)生在領導干部身上,“說法”和“看法”可能就不一樣了。
最近,有媒體報道,一位記者采訪完某基層領導干部,與其一同乘坐電梯時,站在電梯按鈕旁的領導順手按了樓層,這時,陪同的工作人員脫口而出:“哎呀,讓領導您親自按電梯了?!绷钊诵牢康氖牵@位領導回應:“按個電梯而已,有什么‘親自’可言?”看來,這位領導對“親自”并不“感冒”。不過,作為一類現象,這個問題還是值得深究的。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親自”成了官場高頻詞??磮蠹?、看電視,一些報道中,諸如下去調研、與干部談心、參與所在黨支部活動、慰問群眾這些干部分內之事,往往都冠以“親自”二字,讓人看了很是別扭。在其位謀其政,有其職盡其責,這本是再應當再自然不過的事,為什么在一些領導干部那里卻成了稀奇事?這種怪現象的存在,當然有一些人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還得檢視領導干部自身的作風與行為。
一直以來,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不接地氣,官老爺做派耍得十足。現實中,有些干部是下雨有人撐傘,天晴有人遮陽,上下車有人開門,開會有人拎包,講話稿有人代勞……總之,不管大事小情,自己安心當“甩手掌柜”,凡事都有人替自己操持。久而久之,一些干部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滋長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四風”頑疾,與群眾隔得越來越遠,在群眾心中的形象也越來越灰暗。由此反觀,“親自”說的盛行,恰恰折射出一些領導干部“不親自”、不作為的問題,表面是“褒”,其實含有貶義。黨員干部,應該以此為鏡,好好照照鏡子、審視自己。
當然,作為領導干部來說,事務繁雜,各有職司,不必事無巨細都自己來做。關鍵是,要有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對那些事關發(fā)展、事關群眾、事關作風和形象的問題,不能虛晃一槍、糊弄過去,就得拿出當小學生的誠懇態(tài)度來學習調研,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來解決問題。架子是擺出來的,官氣也是慣出來的。只有沉下身子、放下身段,扎扎實實深入實踐、深入群眾,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tài),類似“親自”這樣的修辭就會少起來,群眾發(fā)自內心的點贊才會多起來。